「幾時可以返日本家鄉?」好多香港人都在問。慶幸我們身處香港,隨處可找到各式各樣的日本料理,由十蚊碟嘅迴轉壽司、食到天婦羅、鐵板燒、懷石料理、以至幾千蚊位嘅 omakase,要幾講究,有幾講究。我們精選了21間香港值得一試的日本餐廳,鮨齋滕、志魂壽司、柏屋、壽司芳、Wagyumafia 等頂尖的日本料理,身為日本精的你,唔使飛日本,隨時都可以歎到高質日本菜。食完日本菜,不如去埋尖沙咀全新5,000呎日式超市谷辰 Guu San 掃日本貨啦!
想試新餐廳?一定不可錯過每月最佳新餐廳推介。
Photograph: Courtesy Birdie
打正旗號主打日式燒雞串燒,由來自福岡的日本大廚主理。餐廳地方不大,裝潢型格,約30多個座位,偌大的弧形開放式吧枱位最搶手,讓客人近距離欣賞大廚在備長炭炭爐前燒串燒技藝。餐牌菜式,貴精不貴多,雞是主角,有12個部位,從雞翼、雞皮、雞軟骨到雞頸、雞肝、雞心元(即雞的大動脈)都有,全部選用新鮮黃油雞製成;此外也有數款和牛、豚肉及蔬菜串燒。自家製免治雞肉,燒得香口 juicy,有別於坊間一般做法,沒有混入雞軟骨,而是加入爽口的山芋粒,中和油膩。必試雞腎,香脆鮮美;雞頸肉嫩滑有嚼勁,蘸少許柚子胡椒醬或日式芥末醬,更加美味。其他肉類串燒也很出色,推介和牛崩沙腩,肉腍入味,配自家調製的醬汁,惹味到極;和牛壽喜燒串,壽喜燒汁不會死甜,和牛包裹着韭菜,口感豐富;豚腩紫蘇,脂香紫蘇香融為一體,不油不膩。我們也試了金針菜串燒,綠色的新鮮金針花苞,味道清甜,正好 refresh 味蕾。 整體來說,這裏的串燒火候精準,調味得宜,即點即燒,新鮮熱辣。串燒以外,前菜、湯麵也很好吃;加上價錢合理,氣氛熱鬧,侍應服務夠主動,抵讚。餐廳只做晚市,經常爆滿,記得要訂位。
Photograph: Courtesy Fukuro/Nicholas Wong
位於中環蘇豪區伊利近街的居酒屋 Fukuro,由來自日本仙台的大廚 Shun Sato 坐鎮,他曾在東京著名的築地市場打滾多年、其後又赴悉尼的 BlancHaru 和 Yoshii 餐廳工作、 來香港後加入了 Belon 及口利福擔任大廚。Fukuro 走型格居酒屋路線,招牌菜包括時令生魚片拼盤,燒八爪魚及 A4 和牛壽喜燒,當然不少得還有以優質的威士忌調成的飲料。這裏還有一道只有老饕才知道的隱藏菜式 ── Wagyu Zabuton Katsu Sando,每晚六時至七時限量供應。這款和牛三文治選用牛肩里脊內側肉,油花分佈非常漂亮,炸至四成熟呈誘人的櫻桃紅,肉汁澎湃;香烤多士配芥末醬,平衡油膩感,不妨來一杯 highball 一同品嚐,完美配搭!
Photograph:Ryota Kappou Modern
開業不足一年即獲米芝蓮一星。餐廳走高級割烹路線,由精通割烹料理的 Ryota Kanesawa 主理。Ryota 曾為香港 Zuma 餐廳的首席壽司主廚及餐廳副主廚,又到過意大利米芝蓮二星餐廳 La Frasca 擔任客席廚師,擅長將食材最極緻的美感呈現出來。餐廳以開放式吧台設計,讓客人可以一邊用餐,一邊欣賞 Ryota 匠心打造的割烹饕宴。招牌菜式包括:鴨肝最中餅,甘香軟滑的鴨肝搭配樹莓、黑莓及開心果研磨而成的醬,配上以精選糯米製作的手工「最中」餅皮,帶來視覺與味覺的雙重享受;還有吉列近江和牛,採用 68°C 低溫烘炸至半熟,配日本溫泉蛋、黑松露以及時令蔬菜,牛迷必愛。
Photograph: Courtesy Kona
Kona 以日文「角落」一詞命名,店舖藏身於大坑蓮花宮街街角,裝潢簡約低調。這裹主打新派日本割烹料理,由擁有逾25年餐飲經驗的葉駿騏師主理。有別於傳統日式割烹料理,大家可以隨意單點餐牌上的菜式,價格公道而且極具水準。如招牌菜特製壽喜燒風夏松露牛丼,大大碗鋪滿經壽喜燒湯煮後的和牛肩肉,伴上日本雞蛋和夏松露,撈勻食,蛋香肉香加上夏松露的清香融合為一,口感豐富。鵝肝芝士最中餅鬆脆的最中餅包裹着以葡萄牙白砵酒混合白蘭地醃製並經低溫烤焗的鵝肝,伴以柚子柿乾薄片及經麵豉醃制而成的忌廉芝士,兩者味道配搭出色,一口一件,回味無窮。此外,這裏提供七款串燒,推介瞬間薰製日本雞頸肉,每串用上四至五隻雞頸拆肉,經燒爐燒製後,以英國煙燻鹽及黑七味粉調味,再在密封瓶肉注入櫻花木香。揭開瓶蓋,煙燻香味撲鼻,雞頸肉嫩滑 juicy。喜歡吃牛的話,必試澳洲和牛腹膜肉配芝士蛋黃醬,選用澳洲進口的和牛腹膜肉,燒得焦香,嚼勁十足,佐以特製芝士蛋黃醬,加倍滋味。黑豚腩卷配山椒粉則以數片黑豚腩肉捲成小卷,在燒製過程中保留最多的肉汁,配上山椒粉和京葱絲,味道有驚喜。
Photograph: Ann Chiu
來自大阪米芝蓮二星壽司名店,於2018年5月中進駐香港,為日本以外首家海外分店。店主兼總廚 Nakanoue Hiroki 在日本被譽為別具創意、勇於突破的鬼才壽司師傅,他主理的 omakase 不受傳統約束,壽司料理更別樹一格,在保留傳統日本食材及做法之餘更加入西式元素,令味道、香氣及口感更添層次。香港店秉承大阪總店的風格,從菜式次序及味道配搭均突破傳統,並由 Chef Hiroki 的唯一入室弟子 Sugawara 師傅主理,採用每天從日本即日抵港的海鮮,提供17至21道的 omakase 菜單,風格大膽創新,將壽司製作融入法國食材,創作獨一無二的美食。其中包括大阪總店的經典菜日式韃靼醬帆立貝窩夫、法國魚子醬海膽飯、牡丹蝦 carpaccio、車海老醋蛋黃配土佐醋啫喱以及 syphon 鮪魚昆布湯等。
Photograph: Courtesy Kura
位於銅鑼灣 Sogo 附近,旺中帶靜。餐廳分壽司吧及主廳兩大空間,一字型淺木吧枱,配襯明亮的薄荷藍色沙發椅子作主調,環境優雅。餐廳提供午市定食及廚師發辦晚餐,店內的所有魚材,皆每天從東京、九州及北海道漁市場新鮮到貨,不時不食。推介:日本雲丹美國伊勢海老丼,以美國波士頓龍蝦即煮起肉,連同北海道馬糞海膽、蟹柳絲、紫菜、雞蛋絲等;白醋米飯更講究,混合北海道「夢美人」及新潟米,吃時拌入即拆龍蝦蝦,一試難忘。
Photograph:Ann Chiu
這間居酒屋打正旗號提供佐賀縣最正宗的料理和地酒,以串燒及時令刺生做主打,九成食材由佐賀即日直送,全港獨有。居酒屋面積不算大,只有約30個座位, 地道居酒屋格局,放有佐賀傳統工藝有田燒作擺設,裝潢摩登簡約,連餐具也貼合主題。 打開餐牌,菜式以佐賀特產作分類,如三瀬雞、金星佐賀豚、佐賀牛、海男致心養殖 Otofuse 生蠔、有明海苔等,提供刺生、沙律、串燒、天婦羅、丼物、主食和雜炊等,推介原隻呼子魷魚刺身。
Photograph: Courtesy Hanare
Global Link 旗下新飲食概念餐廳 Hanare,以主廚餐桌的形式為大家帶來和牛為主題的懷石料理。Hanare 的日文意思解「離」,有隱藏的含意。店如其名,位置相當私密,裏面僅設九個座位,供應由社長南原範充從東京挑選到港的最佳和牛罕見部位,由出身自日本群馬縣、曾效力於東京及名古屋的懷石料理名店的小屋孝行主理,創作成頂級和牛懷石料理。
Photograph: Courtesy Take
飲食集團 1957 & Co. 旗下日本餐廳竹料理。新店設計請來由國際建築大師隈研吾聯同著名設計師梁志天操刀,佔地6,000平方呎的竹料理,除了壽司廚師發辦出名之外,其實仲有提供創意的天婦羅及鐵板料理。餐廳最近邀請擁有逾15年經驗的莊偉昌出任鐵板主廚一職,他擅長利用當造海鮮及其他優質食材設計了一系列全新菜式。
Photograph: Courtesy Wagyumafia
來自東京的 Wagyumafia 餐廳以售賣號稱全球最昂貴和牛三文治而聞名,這款三文治巧妙地融合了高級料理與街頭美食,以炭爐烤焗日本牛奶麵包㚒着厚切吉列牛扒,再配上特製醬汁,令人回味無窮,連碧咸父子都係 fans。香港店落戶灣仔,除了帶來招牌的和牛三文治之外,餐廳主打廚師發辦($2,000起/10道菜),菜式除了會以來自不同部位的牛肉入饌外,更會運用不同烹調技巧,如傳統的日式火鍋及燒肉,還有一些創新料理,當然選用的全是 A5 頂級和牛如但馬牛或尾崎牛等。餐廳只接待會員,想搶試呢款東京名物,就要先於 Tock 申請入會(入會費$1,000/人)。
Photograph:Courtesy Tempura Taki
在香港要揾主打天婦羅 omakase 的餐廳真係唔多,位於中環的瀧是少數之一。瀧 (Taki) 在日文中的含意是湍急的水流,寓意餐廳希望為傳統的天婦羅飲食文化帶來新衝擊。餐廳格局新派有型, 入口處有幅超大型的游龍飛躍壁畫,然後就是開放式天婦羅吧,由行政總廚陳智勇跟他的團隊於此展現他們烹調及製作天婦羅的手藝,你可以一邊近距離邊欣賞廚師們的功架,一邊品嚐新鮮的高級天婦羅。
Photograph: Ann Chiu
由和牛黑手黨 Wagyumafia 班底全新打造的 Mashi No Mashi ── 首創全城唯一和牛沾麵店。開放式廚房 bar 枱,只有12個位,裝潢簡約工業風,沒多餘擺設,格局有點似 Wagyumafia。門口設自動售票機,圖文並茂,也有店員在旁介紹,先柯打買票再上座。牛湯沾麵,有三款選擇,你可只選淨麵、和牛沾麵或特製和牛沾麵,另有和牛丼及和牛餃子選擇。這裏的和牛沿用 Wagyumafia 的招牌貨色尾崎牛(Ozaki Beef),百多元一碗沾麵,物有所值。
Photograph: Courtesy Takumi by Daisuke Mori
一星米芝蓮法日料理 Wagyu Takumi,已改頭換面重新命名為 Takumi by Daisuke Mori,重新裝潢之餘,更請來由來自愛媛縣的著名日籍大廚森大佑坐鎮,他來頭不少,曾經在東京及巴黎的米芝蓮餐廳工作,擅長以法國的傳統烹調為基礎,加入許多日本食材和做法,做出新派菜式。餐廳只有12個座位,全部以吧枱形式,方便與大廚交流 。
Photograph: Courtesy Sushi Shikon
前身為吉武壽司,於2012年開業一年已獲得香港米芝蓮二星殊榮。2013年餐廳改名為志魂壽司,是第一間及唯一一家連續多年榮獲香港米芝蓮三星的日本料理店。這裏只提供 omakase﹐師傅選用最好的時令食材,壽司是以兩種熟成度達四年的清酒糟製造的醋入饌,配以精湛手藝,從刀工到揑壽司、至放置魚生的位置,細節處處流露細驚;不要只顧影相,當壽司送到料理台時,應在30秒內享用,才能感受一件頂級壽司的鮮美。志魂壽司於2019年五月遷入置地文華東方酒店,不要去錯地方啊!
Photograph: Courtesy Crown Super Deluxe
全新概念鐵板燒,融合神戶牛扒屋的精緻與豪華,以及青木廣彰(Rocky Aoki)美國夢的熱情。主用餐區,仿如瞬間回到鐵板燒的鼎盛時期,富裕高尚與舒適愜意的裝潢重現眼前。食物方面主打優質牛肉,包括美國 USDA Prime 級穀飼牛、澳洲和牛,以及來自日本小型農場大理石脂肪紋分佈均勻的精選牛扒。除供應單點餐單外,同時設計了三款套餐選擇,讓客人享受最佳的鐵板燒體驗。其中的招牌 Deluxe套餐($1,188/位)由廚師發辦,豪華開胃菜包括豐洲市場精選的鮮魚刺身、日本海鹽熊本番茄,及鐵板加州龍蝦 ── 伴龍蝦膏牛油。緊接的主菜是鹿兒島 A5 和牛配招牌調味醬料,主廚建議在沾醬前,先嘗試和牛的原有肉香,細味鐵板燒的香烤濃郁風味。這頓豐富的晚餐,最後以龍蝦味增湯及和牛蒜香炒飯完美作結。
Photograph: Courtesy Shikigiku
位於尖沙咀帝苑酒店及中環四季酒店的四季菊日本餐廳,由行政總廚後藤正行及天婦羅廚師佐久間國男帶領之廚師團隊坐鎮,透過高超的廚藝,將優質食材的可塑性無限發揮,炮製出完美無瑕的天婦羅,還有刺身、壽司、鐵板燒和懷石料理等。
Photograph:Courtesy Tominokoji Yamagishi
來自京都的一家高級懷石料理小店,由店主山岸先生主理,2015年於京都河源町開業,不用三年便摘下米芝蓮一星,閒閒地要預早幾個月訂位。香港店是海外首間分店,設15個座位,只做晚市,每晚舉辦兩場11道菜廚師發辦套餐,全部均選用當季時令食材。富小路やま岸其中一道招牌菜式是海膽手卷,用上一整列海膽鋪於紫菜及壽司飯上,一咬爆出鮮甜海膽,令人回味無窮。
Photograph: Courtesy Kashiwaya
大阪米芝蓮三星餐廳柏屋成立於1977年,以正宗懷石料理聞名,是當地最有聲望和歷史最悠久的餐廳之一。2015年於中環開海外唯一分店,短短一年間已獲得米芝蓮二星殊榮。餐廳按時節提供不同主題的懷石料理,更刻意保留柏屋悠久的傳統,無論是餐具的運用以至食材的選擇均與總店同出一轍, 菜式展示出古老的烹飪技巧和創新的造型,值得細意品嚐。
Photograph: Ann Chiu
餐廳老闆是人稱鐵廚 Mok San 的莫燦霖,入行逾30年,是行內首屈一指的日式鐵板燒師傅。繼其 IM Teppanyaki & Wine 連續兩年獲得米芝蓮一星榮銜之後,他於大坑開設的全新壽司餐廳 Sushi Hana, 由兩位經驗豐富的80後壽司廚師鄒一光及林家明主理,主打高質親民價的廚師發辦,食材方面幾乎搜羅了全日本最當造最時令,如富山白蝦、北海道海螺、高知黑象拔蚌、大分鳥貝、青森大千白海膽等,保證不時不食。店子不大,就只有15個座位,記得要預約。
Photograph:Courtesy Sushi Saito
東京三星米芝蓮鮨齋滕首間在日本以外開設的分店已登陸香港四季酒店45樓。被喻為日本最難 book 的餐廳之一, 供應由大廚齋藤孝司每天早上於東京築地市場挑選的食材並直送到港,為客人呈獻最上乘的壽司料理 。
Photograph: Courtesy Nadaman
在日本有過百年歷史的著名灘萬日本料理,早在80年代,由香格里酒店拉引入本港,開設第一家日本以外的餐廳。港島香格里拉酒店的灘萬日本料理以懷石料理最為知名,標榜高雅舒適的環境、精緻考究的美味,主廚小山剛世經驗豐富,擅長將美食與藝術的完美結合,單是視覺享受已值回票價。